第64章 城内城外(1 / 2)

马志尼想象中的罗马此时人们应该朝气蓬勃,街道散满了金光,鲜花漫天飞舞,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没有痛苦,没有悲伤

他的情妇桑夫人和养女怡达莉(意大利同音词)同样对此时的罗马抱有极高的期待,然而现实的巨大反差却给她们泼了一盆冷水。

饥饿、绝望就好像挥之不去的阴云笼罩在罗马城的上空,人们漫无目的的或坐或卧就好像一滩滩烂泥。

这与马志尼一路上的叙述完全不同,其实他也很冤枉。起初马志尼只当1848年是平凡的一年,最多只是灾荒有些多而已。

当西西里岛的枪声响起,马志尼依然不觉得这世界会有多大变化。

然而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远超他的想象,那一缕微不足道的火苗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烧遍了整个欧洲大陆。

一切的一切都让他始料未及,初始庇护九世还是他们要打倒的对象,但随即又变成意大利民族的领袖发起了收复失地的圣战。

这其实非常符合马志尼的理想,因为他觉得教皇是最适合扛起这杆大旗的人,甚至之前还亲自致信过教皇,不过并未收到回信。

当马志尼听说教皇亲自赦免他和他的追随者们之后,马志尼立刻摆脱了英国人的监视决定立刻回国。

然而他在船上就收到了庇护九世成为阶下囚被扫地出门的消息,罗马共和政府成立了。

这个消息让马志尼感到震惊,但更多的是震撼,因为他之前一直以为民智未开需要教皇这面大旗来团结民众。

可马志尼万万没想到罗马人居然成功了,毫无疑问他们将重新扛起领导世界的大旗。

此时意大利百万联军必然能重塑罗马帝国的辉煌,罗马第四共和国必将势不可挡

罗马第一共和国(拉丁语:res publica roana):成立于公元前6世纪。

据罗马史,公元前511年罗马人驱逐了末代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

罗马第二共和国(意大利语:une di roa):成立于12世纪公元1144年前后,乔达诺·皮耶莱奥尼(giordano pierleoni)领导叛乱以反抗教皇和世俗贵族的权力。

他们试图在罗马建立一个类似于古罗马共和国的共和政权。随后罗马公社(有时也被称为罗马第二共和国)成立。

罗马第三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a roana):成立于18世纪。

1798年3月7日,法国入侵罗马的教皇国,建立了新的罗马共和国。教皇庇护六世被押解到法国,死于1799年。

1799年,蒂贝里纳共和国(tibera republic)并入到了罗马共和国中。1800年6月,教皇国重新建立。

所以此时建立的是罗马第四共和国。

结果撒丁王国突然退出战争站队奥地利,百万意大利联军成了踟蹰不前的乱兵。

英国人的地中海舰队覆灭,法兰西临时政府拒绝承认罗马第四共和国。

维也纳虽然遭到捷克人和匈牙利人的两面夹击,但却将主力全部派往了意大利战场。

罗马第四共和国的局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不过马志尼觉得应该还有挽回的余地。

毕竟此时奥地利帝国的局势也岌岌可危,说不定可以谈判达成某种协议保留罗马第四共和国的存在。

中意大利前线那百万雄兵也不是吃素的,奥地利人不过是做做姿态而已,最终双方一定会达成交易的。

马志尼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政治就是这样的蝇营狗苟。

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离奇的。

庇护九世居然又站到了奥地利人一方,而奥地利人仅用三天时间就解决盘踞在中意大利山区的百万意大利联军。

此时罗马城的现状也几乎到了要让他道心崩溃的程度,所谓的罗马第四共和国仅仅控制着罗马城周边一小片土地。

庇护九世倒台之后教皇国境内的政权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一下子涌现出大大小小几十个。

现在别说全国上下一心共抗外敌了,只要不爆发内战他就谢天谢地了。事实上原教皇国内不止一个州向罗马发出了讨逆宣言。

此时罗马城内的状况十分不乐观,政治、经济、外交全部一团糟,议会只知道开会,却拿不出来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眼下奥地利人已经几乎收复了整个中意大利地区,教皇国内那些内杠的军阀肯定也是不堪一击。

一座罗马城又能守多久呢?但此时他这位最后的民族领袖如果再像1834年那样逃跑,那意大利民族的脊梁就真的断了。

不过即便他不逃跑,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

本来马志尼以为罗马第四共和国是像他们说的那样需要一个顾问,需要一个指导,而现在看来他更像是一个替罪羊。

另一边的加里波第同样十分苦恼,在费尔特雷、马来斯帝卡、维罗纳三城之间的声东击西堪称足以载入史册的一战。

但之后他的队伍在威尼斯附近遭遇到了一股奥军先遣部队,由于对方人数不多加里波第起初并没有将其放在眼里。

因为最初加里波第在率领他的红杉军登陆威尼西亚时就打了一个漂亮仗,红杉军在仅有不到三百人的情况下袭击了奥军猎兵营地光是俘虏就抓了六百多人。

奥地利猎兵一直是奥地利军中战力标杆的存在,然而在加里波第看来这种战力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说巴西政府军的战斗力是1,那么奥地利精锐的战斗力最多也就是三,而他手下的红杉军战斗力最起码有十。

此时加里波第手下最起码有一千多人,而奥地利的先遣队似乎只有一个连的样子。

于是乎这一次加里波第没有听从里贝里奥的建议,之前的胜利让他自信心爆棚,他决定正面出击。

然而这一次加里波第却碰上了钉子,他从未见过战斗力如此强悍的部队,更没有见过不投降的奥地利军队。

之前遇到的奥地利人只要能击溃他们的前排,就能随时俘虏他们。

但这一战,加里波第从南美带来的自由战士们损失了三分之二,那些新加入的意大利人损失更加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