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忽悠谢至(1 / 2)

大明好伴读 张六阳 1749 字 22天前

王守仁,唐寅,朱厚照都有事要忙,晚间吃饭之际,诺大的圆桌之上,只剩下了谢至和徐经二人。

“知县,可还有何事须在下去做的?伯虎他们都忙去了,在下闲在衙中自觉无用至极。”

谢至既然带着徐经出来了,自然是要给他安排些事情的,不会让他吃白饭的。

对徐经的问题,谢至笑了笑,道:“某正想与你说呢,有个事情某倒是想交于你负责,只恐你回嫌弃。”

徐经放弃继续科举,跟着谢至出来就是为做番功业,苦累都不会嫌弃。

徐经想都没想,便道:“知县请说,无论何事在下皆愿前往。”

徐经现在说的痛快,只怕谢至说出口,他便会犹豫了。

徐经发问,谢至回道:“某想请衡父你着手负责本县的商业之事,士农工商,商未末位,这着实不算是个清高的差事,衡父你若是不愿,某也不会建议。”

唐寅负责县学,最为清高。

王守仁负责云中卫,虽说没落些,但也还能说出口。

可这商贾之事,实在是

徐经果然有了犹豫,半晌后,问道:“具体如何做?”

谢至放下手中筷子,道:“县中无论是各村学堂还是往后的云中卫,都需银钱作为支持,我们虽有抄马家的些,目前来讲是足够了,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吧?只靠些田地,按朝廷律法收租的话,是远远不够支撑巨大花销的,某计划,由你负责开辟条商路,为县中创造收益,也未百姓创些财富。”

谢至简单说了一些计划,徐经还在考量之中。

若要做个商贾,又何须多寒窗苦读那么多年。

谢至见徐经有些为难,也不做逼迫,道:“这个事情,衡父你自己考量,你若不愿,那某另选人去做,只不过,暂时之间,找到一个如衡父这般能担当此大任的人着实不易。”

端起酒杯,喝了口酒,谢至叹了口气又道:“民以食为天,只有埋头种下粮食,才是盛世安定的保证,商贾牟利颇丰,为避免无人种田皆去经商,历朝皆在打压商贾,其实,当粮食有了结余,其他劳动所创造出自身用不尽的产物,这是需要商贾把这些东西售卖出去的,不然的话,自己用不尽,别人又需要,从开始的以物易物,到现在以银交换,这是进步,绝非倒退。”

商业的发展,也是文明的碰撞,更是文化的交流,取长补短之中方才奠定了科技的发展。

自然,这些高声的东西,谢至说了,徐经也不见得能够明白。

不过,作为徐霞客高祖,谢至相信徐经也是差不了的。

谢至这番感叹之后,徐经终于开口,问道:“不知知县对商贾之事有何想法?”

徐经又问到了,那便说明在这个事情之上徐经还是有所想法的。

谢至回道:“此处与鞑靼之部不愿,可与此处特产与之交换,拿到他们特有的东西自然也不仅仅是销售给我云中百姓,毕竟区区云中,所能赚取收益又有多少,要把这些东西拿到其他地方进行销售,此处距天津卫也不甚遥远,可通过那里的海路,销往海外,把途径之地的产物再带回来销售,在鞑靼之处不值多少银子的皮毛,或许到了海外便是价值连城了,此事所赚的便是这些差价。”

把商人排在末等行业,其实也有那些士人的刻意打压。

毕竟,金钱对酸腐文人来讲便是粪土,这种削尖脑袋赚取差价的行为更上不了台面。

徐经在思考当中,谢至又道:“一个国家是否富裕,要拿粮食保证,却也要看银钱多少,自然,这个银钱得看市场”

高深的经济学,徐经恐怕难以接受,还是说的简单一些吧。

顿了一下,谢至又道:“虽看银钱,但也不能一味的创造银钱,就拿太祖弄出来的宝钞,这些宝钞创造的多了,只能使之贬值,这样的银钱再多也不能称之为富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