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刘勋投靠曹老板后,又因为身份的原因一直让他颇受猜疑。
人生最重要的两次献策分别被曹操和曹丕两父子所拒绝采纳,无论哪次都是有机会打破三足鼎立局势的绝佳妙策。
身为汉室宗亲,刘晔抛弃了刘家血统,直接跳到了为国为民的高度。
他没有对不起曹氏父子,是曹氏父子对不起他!
他说魏讽有异志,曹操没有在意,然后魏讽反了;他说孟达不可信任,曹丕没有理会,然后孟达反了;他说公孙渊后必为患,曹叡依然无视,而他却没能活到公孙渊反的那天。
因为不被亲信而使得意见一再被无视的刘晔晚年失去理想,变得欺上瞒下。
不停重复的经历让他觉得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不重要,只有得到主上的认同是唯一有意义的。
为了得到君主的认可,为了自己曾经的理想与志向,刘晔抛弃了自我!
最后,君主厌恶了这样的他,连君主信任都失去的刘晔失去了一切,变得空无一物。
于是这个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战略家彻底的疯了,在孤独和绝望中,笑话着自己可怜的一生:理想没能实现,连个小人都没当好。
曾经的他向往着匡世济民,最终却一无所有。
而得到一切的司马懿,年轻时向往的却是遁形隐世。
这大概就是造化弄人吧!
这些想法在刘晓脑中只是一瞬间的感慨,他趁着二人愣神之际,主动出击道:“其实我一直很好奇,子扬和文德怎么会来荆襄之地?”
面对刘晓的直接,刘晔和胡质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或者说两人之前就串通好过说辞。
“原本我和子扬是打算去青州拜访郑公的,但是如今北方还是不太平,所以就没有去。而刘荆州在襄阳大兴教化,开立学官,博求儒士。
又有宋师(宋忠)、綦毋师(綦毋闿)经常在学堂授课,所以我和子扬就相约一起在他们的门下旁听,前来学习一段时间。”
胡质如今这么年轻又没有出仕,他说这番话刘晓还是相信的。
但这绝对不是刘晔南下荆州的全部原因!
是不受重视?
还是不被信任?
亦或者壮志难酬?
甚至说,对方其实是来收集情报的也不一定。
反正是套话嘛,刘晓不急!
诸葛亮在一旁插话道:“宋公和綦毋公确实是当代大儒,要不是我平日里事情太多,有时间就一定会去聆听他们的教诲的。”
“是啊。两位老师撰写的《五经章句》真的是让人受益匪浅,只是可惜刘荆州的《周易章句》一直都还未能够拜读到。”
胡质颇为可惜的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