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觉的气氛有点尴尬,吕受益转移话题:“吃个橘子吧!”
接下来就是清创…
小白突然扭头看了看张山:“王传军演得真好!”
“嗯,饿自己两天,不睡觉,这种虚弱感是真实的!”
“…要是换了你,你愿意为角色这么牺牲吗?”
张山沉默了一会,没有直接回答,反问小白;“你愿意吗?”
“…如果是两年前的我,应该愿意,现在,大概会拒绝!”
“为什么?”
问话的是杨蓝。
“有更好的选择,何必要这么折腾自己?”
王传军想证明自己,小白和张山都已经过了证明自己的阶段…
……
这个时候,已经有泪点底的观众开始抽泣…
才到哪?
老吕自杀,程勇受到巨大打击,又找来了以前的小伙伴,决心低价卖药。
张长林来找程勇,讹走一笔钱之后被抓,但没吐出程勇。
张长林这个人物是没有原型的,属于剧本创作。
他在电影中是一个反题人物,他是程勇的另一种镜像,如果程勇贪得无厌,他就是另一个张长林,张长林被捕,观众并不同情,这是他该得的下场,他的贪婪导致他失去了病友们的尊敬和庇护,所以他被人“点了”,张长林的故事前提是贪婪导致毁灭。
出场就是一场闹剧,他做了一个高大上的骗局欺骗白血病患者,被程勇团队戳破,你看,人物的出场就树立了一个贪得无厌的骗子形象,为后面的危机埋下伏笔。
如果张长林像程勇一样还算本分,故事就没有了。
非法之事能长期畅通无阻,没有群众基础是万万不可能的。
程勇供药时只收他该得的,言而有信,他需要钱,但并不贪婪,他得到同盟者和病友们的尊敬,所以他安全。
前半部分,程勇真正的威胁来自张长林,来自张长林的通风报信让程勇躲过警方的突击搜查,但程勇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危险逼近,选择收手,将代理权转让给张。
如果电影仅仅将张长林塑造成一个贪婪的骗子,容易成为一个平面化的人物,当他了解到程勇贴钱供药,他被感化了,这为后续情节做了铺垫,他被捕后放弃立功减刑机会,拒绝供出程勇,成了一个讲道义的人。
这个观众也接受,都是跑江湖的!
而且张长林肯定也是有故事的人,毕竟他说了全剧最有深度的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你治不了的!”
警察加大力度追查假药事件,抓走许多患者,但是大家达成一致,并未供出程勇。
程勇的小舅子刑警曹斌,也在侦破过程中,被白血病人们的无力现状震撼。
“我就是想求求你,别再查印度药了行吗?这药假不假,我们这些吃的人还不知道么?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可你们非说这是假药?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谁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不吃药,我们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这一段处理的时候,小白很冷静,也很刻意。
因为苇青在说这段台词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哭出来…
小白就让她保持冷静,用一种沉稳的略微带着些哀求语调慢慢说出这段台词。
苇青一开始有些不习惯,因为按照她的理解,这一段最好是带着悲痛——多好的煽情点!
是啊,这确实是个煽情点,小白也确实煽情了,只是他让演员保持克制,感到悲哀的是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