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请辽东巡抚(1 / 2)

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2774 字 20天前

朱由检一拍额头,自己这是中了话术的圈套呀,显然,王徵就在等待着自己这么问,然后就坡下驴,索要研发经费。

“两年六百万两,实在是太多了些。”朱由检心里还是有些抵触,这么多银子,如果全部用于整顿军队,就眼下这种敌我态势,朱由检很有信心把建奴赶到海里去喂鱼!

“多吗?”

王徵却是没有犹豫,他相信万岁知道其中的妙用,六百万两,真的不多了,这是搞科研,尤其是大型工程类的科研,费点银子,实在是不算什么事。

“西山煤局月可入十余万两银子,一年可结余近一百五十万两,两年约有三百万两,这三百万两本事用于宫廷支出,眼下,朕一并给了你。再多,真的没有了。”这是朱由检能够拿出最大限度的研发费用了。

“万岁,不急。”王徵却是信心满满的说道:“万岁请看这里。”

王徵拉开了第三个祥瑞的幕布,伸着手说道:“万岁请看,此物,名曰绿水,可用于施肥,可做基肥,也可做追肥,可抵农肥数十倍。”

朱由检猛地站了起来,离开了月台,来到了第三块红布之前,他看着玻璃器皿中的有些深褐色的水,疑惑的说道:“此物从何而来?”

“烧焦过程中,得到的。”王振却没有隐瞒,振振有声的说道:“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日礁。”

“万岁要钢要铁,可是西山煤局皆为褐煤,低热,炉火炙烤钢铁而不化,臣就四处寻找,从观台炼焦炉,博山玻璃坊等处寻得了炼焦的法子,可是用博山炉炼焦之时,偶然间发现了,这炼焦的炉子里的气,居然可以让植物蓬勃生长,为此,臣等特意研究,发现此物的确是可以用于农桑。”

“徐老师父为此,也下了不少的功夫,特意准备了数十块田,确证其效,才敢到万岁面前讨赏。”

“万岁,天佑大明!”

朱由检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怎么都抑制不住,笑着说道:“好,好,好!”

这玻璃器皿中装满了黑褐色的水,其实就是高度碳化后的粗氨水,氮肥的最初的模样。

粗氨水在这个年代,就如同金坷垃一样,肥料掺了金坷垃,一袋能顶两袋撒!肥料掺了金坷垃,不流失,不蒸发,零浪费!

肥料掺了金坷垃,小麦亩产一千八!

此粗氨水,就是大明的金坷垃!

去岁冬日下了几场大雪,北国风光,千里雪飘,今年春天虽然没有了蝗灾,但是大旱之下,各地产粮的确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下降。

此时的大明,正式小冰川时代,能够对抗天灾的,除了意志以外,这等粗氨水,是人定胜天的工具。

“好!”朱由检拿起了密封的玻璃器皿,虽然不知道这些工匠是怎么做到玻璃器皿密封,浑然一体,但是眼前之物,的确是大明最需要的东西。

“此物还有些许其他的妙用,臣等还在研究,除了之前的提水机以外,这就是臣向万岁讨要六百万两的底气。”王徵大声的说道。

“去叫耿如杞来。”朱由检没有着急答应王徵,反而喊来了耿如杞,他是山西巡抚,一个西山煤局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朱由检的胃口了。

王徵问他要银子,说实话,他真没有,两年三百万,是他最大的能力。

但是这不代表朱由检不会开源,事实上,他一直在等待着西山煤局传来好消息。

西山煤局经过了一年的改建,扩容加固,已经成为了稳定的煤场,经过时间的证明,这种改造,是利国利民的,是有利于江山社稷的,除了把持这些煤矿的勋戚和明公们受损失,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叫耿如杞,自然是让他配合王徵、涂文辅以及计司的毕自严,统筹安排山西诸煤田收归国有,建立官营矿场等事物。

“山西煤局和西山煤局。”朱由检送走了耿如杞和王徵之后,不禁连连摇头,前后一个颠倒,岂止是十倍百倍上的收入提高?

“发财!发财!朕要发财了!”朱由检美滋滋的自言自语着。

朱由检想的很美,但其实他真的想错了,整个山西的煤炭焦的消耗,顶多是京师的两到三倍,但是投入却是数十倍之上。

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北京是一个高度城镇化的城市,仰仗煤炭的地方很多,西山煤局完全是成熟的产业,只需稍加整顿就可以投入使用。

但是山西的情况则大不相同。

不是简单的规模提升就可以大规模提升财政收入。

若是如此简单,毕自严早就哭着喊着要万岁爷四处撒煤局了。

京师和京师之外,大不同。

甚至可以说在五年之内,这件事,大抵上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可能因为收归国有,官营煤田的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加大山西布政司的留存,来投资煤田的矿洞的加固和设备上的投入。

王徵是技术官僚,而徐应元是内侍,他们都是在官场上厮混已久之人,自然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若非有科研上的重大突破,否则此事难成。

尤其是耿如杞之前一直深陷大西王的舆论困扰之中,不堪其扰,更不敢主动提及此事。

好在,眼下有了粗氨水的出现,大力推广煤局之事,就不是在空中楼阁,水中捞月之事了。

田秀英沐浴之后,就去休息了,朱由检处理了一大堆的公文,其中一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确切的说,是黄立极说了一件小事。

紫金阁承担了邸报、日报、晨报的发刊工作,确切的说从供稿、审核、刊印、发售的一条龙的工作。本来邸报等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但是最近却遇到了麻烦事。

那就是京中有人擅自刊印邸报,并传阅天下悉闻,而且是地方的水马驿出现了问题,邸报被更换,多数都是在各地的水马驿发生。

有人不想让皇帝的口舌,紫金阁说话。

很显然,最近大明连战告捷,万岁的声望一时无二,有人不太想让全天下的百姓们,知道万岁的功绩,才如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