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八章 独占鳌头(1 / 2)

“50万台的话,按照我们生产线的涉及产能,大概是每天1万台,也就是说,需要50天时间。当然,如果日后流水线升级,工序也得到完善,也许产能会更高,但是总的极限大概在1个月左右。”周海超计算道。

从生产周期来看,1个多月的时间,还是在合理范围之内。

这第一批的订单,主要是为了看市场的反映情况,所以不可能太大,50万台的总量,如果按照每台手机两千元来算的话,那也是十个亿的总规模,对于讯通科技这样的小厂子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订单了。

“我觉得光50万不够,老罗,可不可以将订单总量加到100万?”李枫说道。

李枫的话让罗俊才、周海超、周清清等人都震惊了,现在光50万订单,就是10个亿的大生意了,如果加到100万台,那就是20个亿,这样的大单子,讯通科技往年的出货总价值,也差不多就是如此了。

也就是说,光李枫一个人的单子,就够讯通科技吃一年了。

“100万,李总,你确定第一批试水的单子要这么大吗?”罗俊才感觉捏一把汗。

之前他提出的50万的单子,也是咬咬牙,不希望自己太小家子气,不过对于这50万的总量,他也没有信心能在短时间内全部销售出去。

但是现在李枫还增加了一倍,这个压力就显得太大了。

“我坚信智能手机的前景,而且如果将订单定在100万的规模,那么我们就有了总量的优势,在跟国际供应商谈采购零部件的收获,可以尽可能的压低价格。举个简单的例子,光是手机芯片,一次性采购50万枚和100万枚,价格的浮动是相差很多的,更不用说其他的零部件了,只要能达到100万的量级,供应商对我们的态度都会不一样,甚至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订制,这对于我们来说,会间接形成一个优势,不仅能节省成本,而且在市场支配力度上,能大大加强。”李枫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这倒也对,我们讯通科技一直以来成本控制不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总出货量不大,所以不少手机零部件供应商认为我们是小客户,不能给予我们更大的优惠,而且很多设计方案,还需要我们去迁就他们的产品。如果我们的总量足够大,那在谈采购协议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周海超说道,“我也赞成将总量定在100万台,而且我相信这100万台能够卖出去,我们毕竟有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再加上你们集团的电商平台优势,卖货应该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