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附近临海城镇的信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普布利科拉,告知他“克罗狄安努斯的军队战败”的消息时,汉米尔卡已经率军逼近。
兵力强于对方的普布利科拉立刻列阵迎战。
然而,汉米尔卡却不进攻,只是列阵相持。当普布利科拉命令军队主动进攻时,他却让部队迅速后退。
普布利科拉暗感不妙,当即下令军队后撤。
但是汉米尔卡却率队紧紧跟随,这使得普布利科拉不得不有所防备,导致军队后撤速度明显减慢。
最后普布利科拉干脆率军队退至一个利于防御的地方,后有山岭,旁有河流,然后重新开始列阵。
时至下午,斯巴达克斯率领大军赶到,观察完敌军阵势之后,安排各支起义军部队分批次发起进攻。
起义军先头部队立即向后撤退,北意罗马军团紧追其后,企图迫使溃兵冲乱敌人的阵形。
尽管斯巴达克斯他们已经从投靠他们的马尔西人口中得知,两天前罗马北意行省总督卡修斯率领1万多士兵进入了阿斯科利,使罗马军营的防御能力得以增强(原本这支军队是接到执政官的命令,前来围剿起义军的)。但是,起义军首领们被之前的连番胜利所鼓舞,依旧发起了进攻,结果遭受小挫。
尤其是原阿斯科利军营的部队前不久在沃马努斯河溃败、侥幸逃生的阴影还未散去,士兵们哪还敢重蹈覆辙,于是拒绝再听从将官们的命令,纷纷夺路回逃。
通过这种战法,起义军即使在狭窄的河谷中也能发挥自己兵多的优势,利用车轮战法来消耗罗马军队的锐气。
起义军士兵们赶紧进军营救火,抢救各种军备物资。
当克罗狄安努斯和卡修斯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也开始采用轮换战术来节省士兵们的体力,即使他们事先未做准备,但作为进攻一方,前后队伍的换位就更容易一些。
与此同时,起义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犹如春风迅速吹遍皮塞努姆,无数马尔西、维斯提、佩利格尼等种族的贫民和奴隶纷纷赶来,要求加入队伍。
只是每当罗马军队执行这一战术的时候,起义军就立刻逼上来,让罗马军队不那么容易的完成转换。
然而,起义军的行军速度是一天比一天慢,等到起义军好不容易进入北意行省,到达到达行省最靠南的海港城镇阿里米努姆(ariu)时,有的起义军部队就拒绝前进了。
于是,整个起义军的军事长官会议在此召开。
几天时间,起义军不但兵力尽复,而且还胜过以往。更何况此时起义军缴获了大量的罗马军队装备和军资,绝大多数士兵都有了盔甲和武器,实力大大增强。
“这几天我们都看到了,阿斯科利城以西都是山岭,向西行军肯定比较困难,更何况西面是拉丁姆地区,那里有罗马!一旦罗马再派出军队在西面拦截我们,阿斯科利军队的罗马军队又从后方攻击我们,那我们可就有大麻烦了!”
“我建议我们不打这个营地,而是向西绕过阿斯科利,然后继续向西行军——”马克西姆斯在军事长官会议上转述了昆图斯的提议。
两天之后,罗马军队追上了有意放慢行军速度的起义军。
“诸位,阿尔卑斯山脉就在前面不远,只要我们率领部队再行军十几天,就可以离开罗马控制的区域,到那时我们就彻底的自由了!”
这股叛军想要进攻罗马?!……克罗狄安努斯脑海中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顿时坐不住了,因为他很清楚萨拉里亚大道沿途地区的军事防备情况,当初他就是率军从罗马经萨拉里亚大道到达的阿斯科利,他征召了沿途各城镇的城卫队,凑成了5万大军,却也使得多年未经战事、本就战备松弛的萨拉尼亚大道沿途地区几乎失去了防御能力,他能想象得到叛军可以不受阻碍的顺利进入拉丁姆、逼近罗马、引起罗马民众的恐慌……
几天之后,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逼近了阿斯科利军营防线。
这里正是皮塞努姆地区与翁布利亚地区的交界,山岭连绵,只有一条河流冲刷而成的低谷,萨拉里亚大道正是伴随这条河流修建的,因此地势狭窄,起义军庞大的军队无法展开,局势对罗马军队有利。
除了100多年前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攻到罗马城下之外,罗马人再也没有遭遇过被敌人兵临城下的恐慌,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不管成功与否,罗马人必定十分痛恨这位执政官,那么他的政治前途可就彻底毁了,所以只要我们摆出向西进军的姿态,我认为他都必定会率军出来阻拦!”
只是起义军前线部队后方并无任何其他部队相邻列阵,而是当他们奔跑了一段距离之后,才看到另一支起义军部队以罗马的棋盘格式阵列横断河谷,撤退的士兵通过阵列的间隙跑到了后方,而随后的罗马士兵在奔跑的过程中松散了阵型,无法迅速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使得正对他们的起义军部队较为顺利的前后合并方阵,形成一条严密的阵线,挡住了追击的敌人,阵战再次开始……
就这样攻守不断易位,战斗变得断断续续,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
起义军开始行动起来,为了方便翻山越岭,甚至丢弃了大量的驮兽,由士兵们背负着物资前行。
最开始克罗狄安努斯探知起义军向西翻山越岭、绕行阿斯科利,他还以为叛军是想避开军营的封锁、继续北上,因此决定先稳守不出,等到罗马再派援军来,增强实力之后再说。因为他已得知普布利科拉战败的消息,再也不敢小觑这支曾被他视为乌合之众的叛军。
想到这些,克罗狄安努斯开始冒冷汗,在罗马政坛混迹多年的他很清楚这将意味着什么,于是他立刻叫来了北意行省总督卡修斯,并且很快就说服他。
最终,马克西姆斯的提议获得通过。